沒有打算寫OM-D評論,
畢竟好友Cybercat寫的就很精彩了,再寫一篇也稱不上是錦上添花。
就單純只是想在機子刮傷之前留下一些相機沙龍照:D
關於規格還是PO一下
- 全新 16MP Live MOS影像感測器,更好的動態範圍,更低的雜訊
- TruePic VI影像處理引擎
- 雙轉盤設計,另外有 Fn1, Fn2, Rec 三個自訂鍵
- 雙手把設計 (選購)
- 機身防手震, 5 軸式的防手震, 約四級防手震能力
以往之手震補償機構有很多種,但均為2方向之補償軸,相對於此,OM-D之補償軸採用首創之5個方向
除了一般之手震以外,對在以往之2軸補償中無法應付的水平、垂直方向的平移抖動,亦可進行補償 - ISO感度在ISO 200-ISO 25,600
- 連拍速度為 9 fps
- 快門速度在 60s-1/4000s
- S-AF 時取樣為 120Hz, C-AF模式時, 取樣為 240Hz
- 全球最快對焦的輕單眼, 超高速自動對焦 (FAST AF) 系統
- 內建 EVF, 高精細144萬點、視野率100%、最大倍率1.15x
- 可通過觀景器一面確認一面設定自「高光及陰影控制」、「白平衡控制」起乃至「曝光補償」、「放大顯示自動對焦 (AF)」、「長寬比變更」等功能
- 可在觀景器上實時地確認藝術濾鏡效果、色溫度、曝光度效果
- 內帶一 GN 7 的閃光燈
- 3" OLED 觸控螢幕,掀背式的設計, 610k像素
- 更多的濾鏡效果, 包含第二代的戲劇濾鏡
- Key Line 海報風新濾鏡, Cross process 正片負沖, 負片正沖新濾鏡
- 支援動態 B 快門( Live Bulb/Live Time ), 可以預覽長曝的結果
- FullHD 影片紀錄, 每段最長29分鐘, (支援 H.264 MOV, )
- BLN-1鋰電池
- 大小122mm x 89mm x 43mm
- 重量369(不含電池)
這張是用OLYMPUS OM-4拍的。
用銀鹽老大哥幫數位時代的小老弟拍張照片,也算是一種交棒和傳承吧。
因為沒有預購,在開賣第二天就直接到電器行購買。
但很意外的,新宿西口的大型電器行幾乎都賣完沒有現貨,需要登記排隊等待。
後來順道去Map Camera,發現他們沒有貼出售完的牌子,
就隨口問了一下有無銀色kit組,店員點了點頭,我就付錢把它帶回家啦。
很多人在詢問到底該買黑色還是銀色?
塗料質感見仁見智,
以我個人的看法,想要騷包一點就買銀色,想低調一點就選黑色。:D
而我會選銀色主要是外觀上就是台底片機,尤其搭配上OM老鏡或類似福倫達25mm F0.95 這類金屬手動鏡時。
帶出門一整個很吸睛。
話說回來,會那麼快下決定買OM-D算是意料之外的事情。
拿到試用機時,原本的抱持的心態是"有用過就好",畢竟手上M43系統還有一台E-P2,鏡頭也只有一顆Leica DG 25mm F1.4。
但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啊,
試用這一個禮拜,發現對它的機身性能和照片質感是越來越無法自拔。
或許對其他家用戶來說,這些電子性能的進化可能感受不到什麼驚奇之處,
但像我這種從E-620到E-P2的O家用戶來說,看到OM-D的這些進步,眼淚都快流出來了。
等了那麼多年,終於出現了一台跟得上時代的相機了(笑)
這次OM-D的按鍵相較以前O家機種來說顯得很軟Q,會採取這樣的按鍵素材和設計應該是和防塵防滴有關係。
按鍵按下去之後回饋感比較不佳,雖然不會不會有反應遲緩的問題,但總是會讓人不知不覺想要按用力一點。
而在機身設定方面擇沒什麼改變,維持超級面板以及過往的調教功能。
對於O家新用戶來說,可能要多翻說明書或多按幾次才會比較上手。
機背螢幕這次採用的可調整角度的三吋電容式觸控OLED螢幕。
顏色表現覺得蠻忠實的,
和一樣採用OLED螢幕的XZ-1比起來,OLYMPUS對於螢幕的調教功力似乎也進步不少。
而內建EVF經過調教後和外接電子觀景窗:VF-2比起來表現也是進步不少。
在大太陽下使用時,不會出現一片慘白的情形。
就介紹到這邊囉。
其實對於OM-D的表現應該不需要我在多說什麼了。
不管是想升級的O家用戶,或這是想進入O家的新朋友,都是一台很不錯的選擇。
歡迎大家一起進入OLYMPUS的世界來。 :D
實拍
更多用OM-D拍攝的照片:http://www.fluidr.com/photos/dolcejp0310/sets/72157629308219992
留言列表